文l李華
編輯l李華
連續在“姚基金”服務八年的葉莉突然宣布離職!
這一消息讓很多人感到驚訝,畢竟她親手推動了姚基金從默默無聞到覆蓋全國多個省市縣的發展歷程。葉莉為何會選擇在這個時候離開呢?
官方于5月8日發布了這條消息,瞬間引發了廣泛討論。
作為籃球界和公益領域的重要人物,葉莉的決定背后究竟有什么深意?
提到葉莉,大家的第一反應可能是“姚明的妻子”。
但實際上,她同樣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女性。
從職業籃球運動員轉型為公益事業的核心推手,葉莉為姚基金的發展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她的貢獻不可磨滅。
說起姚明一家,最引人注目的除了他們的成就,還有那驚人的身高。
姚明超過兩米的身高,加上葉莉近一米九的個頭,
他們的女兒小小年紀就在身高上展現出了非凡的優勢。
當年,葉莉作為中國女籃的主力中鋒,在球隊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她的防守嚴密得幾乎不給對手留下任何機會。
因此,稱葉莉為女籃隊伍中的核心毫不夸張。
從17歲進入國家隊起,葉莉就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為中國女籃的奮斗中。
她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
看似光鮮亮麗的運動員生涯背后,其實是無數次汗水與努力的積累。
每一位運動員想要站上領獎臺,都需要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
葉莉也不例外。
然而,運動員的職業生涯并非長久,尤其是國家隊成員,競爭異常殘酷。
巔峰時期通常只有十年左右。
許多運動員因長期高強度訓練而受傷,甚至留下永久性損傷。
2007年,葉莉因為身體原因不得不宣布退役,結束了她的籃球生涯。
但你以為她就此告別了籃球事業嗎?其實不然。
盡管離開了賽場,不再參與高強度訓練,也不用四處奔波,葉莉卻依然忙碌不已。
而且這份忙碌比之前更加繁重。
退役后,葉莉選擇為丈夫姚明創立的姚基金貢獻力量。
我們都知道,姚明退役后成為籃協主席,每天都在為工作奔波,壓力巨大。
為了減輕丈夫的負擔,葉莉毅然挑起了姚基金的大梁,擔任公益基金理事長,負責管理整個北京姚基金。
這是一位杰出女性的擔當,這一堅持就是整整八年。
在這八年里,葉莉幾乎透支了自己的精力,只為撐起整個姚基金。
她走遍了大半個中國,特別是偏遠地區。
在那里,她發現由于貧困,孩子們幾乎沒有體育生活,更別提接觸籃球了。
于是,她將大部分時間投入到了推廣籃球相關知識的工作中。
比如,她每次前往偏遠地區都會帶上許多籃球,一方面教孩子們如何熟悉這項運動,另一方面也教會他們如何組隊和打球。
正是這些努力讓她贏得了“葉媽媽”的稱號。
起初,葉莉從未想過還有如此偏遠的地方,也未曾料到孩子們對籃球幾乎一無所知。
她柔軟的內心促使她做出了一個決定。
每當看到偏遠地區孩子們匱乏的體育生活時,
她便開始四處尋找贊助,聯系優質企業為孩子們的體育生活提供支持。
這些資金被用來購買專業的籃球設備,
同時,葉莉還安排專業教練前往這些地區指導和授課。
雖然聽起來很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卻困難重重。
每一步都需要腳踏實地,充滿挑戰,有時即使有錢也未必能解決問題。
為了推動姚基金更好地發展,葉莉事必躬親,基金會的大小事務都由她親自操辦。
可以說,沒有她就沒有如今的姚基金。
從一個無人知曉的公益組織,到如今累計受益孩子超過百萬、覆蓋幾十個省份,這樣的成就是來之不易的。
因為葉莉的努力,無數孩子走上了熱愛籃球的道路,
這項運動也顯著提升了青少年的身體素質。
因此,不少人稱葉莉是姚基金的“靈魂人物”。
然而,誰也沒想到,葉莉竟然突然宣布退出姚基金,并不再負責基金的管理工作。
這一點或許在外人看來難以接受,但實際上早有跡象。
葉莉當年從籃球隊退役就是因為身上傷病累累,身體狀況堪憂。
她的膝蓋因長期打籃球受到嚴重損傷,即便退役后也沒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治療。
這些年,她更是四處奔波。
據透露,葉莉的膝蓋在陰雨天氣時常疼痛難忍,舊傷也多次復發。
這導致她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
葉莉深知自己的健康狀況,選擇退出姚基金正是希望好好調養身體。
接手姚基金后,她常年在外奔波,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
更不用說停下來陪伴家人。
如今,葉莉和姚明的女兒姚沁蕾正處于青春叛逆期的關鍵階段,
作為母親,葉莉自然需要更多時間陪伴女兒。
更何況,姚明已經不再擔任籃協主席,有了更多的自由時間。
葉莉肯定希望此時一家人能夠團聚,彌補女兒曾經缺乏父母陪伴的時光。
從另一個角度看,姚基金現在已經步入正軌,
葉莉一手打造的姚基金也需要未來更好的發展,需要更專業的管理人員整合資源。
這不僅是“放權”,更是為了讓姚基金走得更遠。
雖然葉莉不再擔任姚基金的重要管理職位,但丈夫姚明接過了這個重任。
這意味著未來姚明會將更多精力放在姚基金上。
姚明的能力毋庸置疑。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體育圈,他的人脈和資源都可以幫助姚基金再上一層樓。
如果姚基金想要進一步發展,走得更遠,那么就需要更有能力的人才來擔任重要崗位。
姚明無疑是最佳人選。
此外,雖然葉莉不再擔任管理崗,但她依然是姚基金的名譽理事長。
這可不是一個虛職,雖然不像以前那樣整日奔波,但依然需要關注姚基金的發展。
比如,公司的重要決策仍少不了葉莉的出謀劃策。
畢竟,姚基金從零起步到發展壯大,葉莉功不可沒,她的經驗和處理事務的方式都能為姚基金的未來提供寶貴的建議。
或許正如葉莉所說,雖然不再領導姚基金,但她將以志愿者的身份繼續為姚基金貢獻自己的力量。
大家都明白,葉莉不可能完全撒手不管。
基金會的人員、資源以及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葉莉肯定不會袖手旁觀。
如果說過去葉莉帶領姚基金是為了普及籃球,那么現在姚明接手姚基金則是為了將其打造成全國性的大型項目。
讓更多人了解籃球,吸引更多人參與其中,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特別是對偏遠地區或鄉村小學進行重點扶持。
這些地方的孩子們本身具備不錯的先天條件,但由于生活環境或家庭經濟問題,籃球對他們來說似乎遙不可及。
而姚明則會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推動這些地區的籃球事業發展上。
不僅如此,他還計劃引入AI智能系統,為每個孩子定制適合自己的籃球訓練方案。
從一開始便為孩子的訓練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當然,這一切的背后離不開關鍵因素——資金。
沒有資金,一切都只是空談。
姚明自然清楚這一點。
因此,未來的他會帶領姚基金與更多優質企業合作,成立“體育公益共同體”。
讓更多企業參與進來,讓資金流動起來。
同時,確保資金真正用在需要幫助的人身上。
按照姚明的目標,未來三年要籌集上億元的社會資金,為籃球公益事業提供支持。
從商業贊助到項目落地,再到將資金真正用于孩子身上,讓更多人了解姚基金的行動,這些都不是容易的事。
這也是一項需要長期努力的事業。
姚明本人在國際交流、NBA等領域擁有一定的話語權。
或許他也希望姚基金能夠走向國際舞臺。
例如,與更多國外優秀的籃球俱樂部合作,或加入相關籃球機構,進一步提升中國籃球在國際上的地位。
最重要的是,資金必須透明,大量投資必須落到實處,而不是流入個人腰包。
這一點想必姚明也非常清楚。
雖然葉莉一手推動了姚基金的成長,但未來還需要更多努力。
我們敬佩葉莉曾經做出的貢獻,作為一名女性,她在毅力和責任方面展現了非凡的擔當。
哪怕透支自己的身體,她也從未放棄。
如今,丈夫接手,她終于可以停下來為自己也為家人享受生活。
我們也期待姚明能夠真正帶領姚基金走向更遠的未來,甚至在國際上占據一席之地。
更重要的是,希望姚明的加入能夠讓更多的孩子真正參與到籃球運動中,為籃球事業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我們相信,葉莉不僅是姚明背后的賢內助,更是事業上的好幫手。
也相信姚基金一定會越走越遠,幫助更多孩子實現夢想。
信息來源:
大河報 懂球帝
【免責聲明】
文章描述過程、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